现阶段国内油厂豆粕库存位于相对偏低区间,但似乎油强粕弱格局将大概率仍将持续。外盘市场背景则是中美贸易磋商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协议预期将于2020年元旦之后签署。那么问题来了,我国豆粕价格在上述市场背景下会大涨吗?答案似乎并不可能,那么会反弹吗?这个措辞看来相对合理。
根据汇易大数据中心统计显示,截至上周五(12月19日)我国主流油厂豆粕库存49.80万吨,环比上周47.98万吨略增1.82万吨或增幅3.80%,同比去年96.28万吨降幅则达到48.27%,这与上半年动辄达到60-90万吨的库存水平形成对比,部分地区油厂甚至仍在限量提货状态;不少油厂12月现货基本预售完毕,因而也存在进一步挺价意愿。
?
主流油厂豆粕未执行合同量289.44万吨,环比上周345.46万吨下降56.02万吨或降幅16.22%,同比去年368.28万吨降幅为21.41%;也为进入12月份以来连续第三周未执行合同量下滑格局。连粕在贸易磋商前景乐观及供应持续宽松预期拖累下走低,豆粕现货基差持续偏弱,下游多不愿增加太多合同头寸,基本处于消化前期合同和随用随采节奏之中。
?
根据汇易统计数据显示,进入12月份以来的16个工作日里(截至23日),主流油厂豆粕成交总量为313.93万吨,而10月份和11月份同期总成交量则分别高达408.55万吨和448.42万吨,10-11月份期间来自中美贸易磋商不确定性预期加之需求向好预期的推动,国内终端市场集中采购明年2-5月乃至6-9月基差合同。但就目前而言,现期基差偏缩预期,市场认为节后应还有一波压力需要价格确认。
?
对于国内进口大豆采购及到港节奏而言,一直处于跟随贸易磋商进程而变化的状态,根据我们之前了解的情况,11-12月份乃至明年1月份国内可供应进口大豆数量则逐渐增加,尤其是预计11月产地向中国装出超过1000万吨大豆,这是近两年来最大的单月装船量,这意味着这一阶段预期偏紧状况将逐渐缓解,贸易商数据显示,12月份进口大豆预计到货960万吨+,明年1月份预计到港700万吨+,明年2月预计到货量则为440万吨+。
而近期中国新增的100万吨美豆免税配额,都将会陆续补充到国内明年2-3月到货船期,也使得此前国内明年1-2月船期原有150-250万吨供应缺口的预期逐渐转为正常水平,再加上大豆轮储量和杂粕集中到港冲击,以及油厂套保意愿减弱,上述均是近期国内豆粕现货基差总体走弱乃至远月合同负基差的主要原因。进口大豆供应开始逐渐增加,主流油厂开机率年前增加倒并不会导致增库太多,毕竟节前备货加上春节放假,开机率攀升也无法持续,加上油粕比回落概率增大的话,对于节前豆粕价格还是具有一定支撑。
来源:中国汇易网;作者:XXX;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010-51289506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
(责任编辑:黄莺)


农产品集购网16988-全国大宗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白糖、油脂、玉米、大豆、小麦、棉花、豆粕】 免费资源发布、采购对接;报价-下单看行情;灵活、便捷更省心; 点击前往报价,查看大宗农产品行情 http://mgyxdh.xsb438.com
评论 登录